云蒙山,又名书堂山,它南依洛水,北望华山,雄伟壮观,气势磅礴,海拔1745米,为洛南第二高峰。
云蒙山高耸参天,云雾迷蒙,不但拥有“书堂雪花”、“云蒙观华”和龙潭、千层瀑布等众多的名胜景观,而且文化底蕴也相当深厚,自古以来就留下了许多名人活动的足迹,也流传下来不少神奇的传说,诸如神话人物神农雨师赤松子,曾游于此;汉初张良,功成隐居;明朝真人孙碧玉,结庐修道;明末李自成,屯兵休养,等等。而其中名气最大、流传最广、最为神奇的,当数沉香为劈山救母在此练武学艺的传说。
相传沉香曾在云蒙山跟随霹雳大仙练武学艺三年,最后得神斧一把,获九牛二虎之力,在舍身崖脱去凡胎肉体,于山下的磨斧石上磨利斧刃,并在试斧石上试过利斧,方才北赴华山劈山救母。
应好友之邀,秋游云蒙山。从小镇麻坪出发,沿麻坪河的支流头岔河边的水泥路一路向西向云蒙山进发,一路秋阳高照,秋景撩人。头岔河的两岸秋色正浓,红叶烂漫、黄叶飘零,溪水淙淙,泠泠作响。大约行至五、六里路的光景,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第一个景观即为磨斧石。磨斧石临河耸立,高约七米,既像一只巨船,又似一个香炉(又名“香炉石”),四面临空突兀,不可攀爬登临,上有平台,花草丛生,树影婆娑,老远望去极其酷似一巨型磨刀石。
在距磨斧石西约二十米处,即为第二个景观——试斧石,试斧石高约三米,本来与北边的大山连为一体,但现在却被新修的水泥路从中隔断,倚立河边。试斧石呈棱锥状,一分为二的两块石头,南大北小,裂缝处果如利斧所劈,截断面相当光滑平整,令人赞叹不已,不信服都不由人啊。
向前再走约一、二里路,来到了四岔口,便向南拐进了一条大山沟,于是大路变成了小路,水泥路变成了土路,这便是踏上了去往云蒙山的山路。沿着一条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,伴着潺潺的溪声,一路慢上坡,走约七、八里路,眼前豁然开朗,四五十亩大的一块平坦草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。令人不禁心生疑虑,偌大一座荒山,竟能有这么一块开阔平坦的草地,实属怪事。更令人惊奇地是,眼前的这片荒草凄凄、茂盛异常的草地,土质既肥沃又松软,竟然连一棵树木都不生长。据说,这便是当年沉香练武学艺的场所,名曰“练武场”。由于沉香骑马射箭、挥拳踏脚练功所致,传说从那时起,这里就只长草不长树了。
我们继续向云蒙山进发,走约一、二里路,山脚下,草丛里,一块约4米高的危石耸立路边,这便是传说中的“沉香石”。在沉香石西隔壁,一路之隔,有一悬崖绝壁,壁立千仞,势如刀劈斧削,色白如雪,十分耀眼,这便是传说中的“望月崖”。传说沉香学艺有成,救母心切,起了个大早,登临此崖,瞭望月亮,察看天色,因而得名。
沿着更陡峭更窄斜的山路,我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登山。伴着一路密林幽深、藤蔓缠绕,伴着漫山野菊飘香、金叶铺地,气喘吁吁、腰酸腿软的我们不知不觉地已艰难地攀登了大约六、七里的路程。快到山顶的时候,也就是距山顶约二三百米远的地方,有一景观——“舍身崖”,突兀高耸,奇异惹眼。此崖高约三五十米,站在崖边,心惊胆战,腿抖脚颤,不敢下望。此崖来历不凡,相传沉香在云蒙山练武学艺三年,终得神斧一把,获九牛二虎之力,自觉大功告成,某日,来到崖边远望,忽然发现崖下的石皮上横卧一具死尸,顿时心生困惑,就在这时,师傅闪身出现在他的身边,告诉他:“崖下尸首并非他人,正是你的凡胎肉体,现在你已舍去肉身,成神成仙。凭借神力,你定能打败二郎神,救出你母亲!”从此,此崖便叫做“舍身崖”。
沉香为了劈山救母在云蒙山练武学艺的传说,就是这么的神奇有趣,而且有“遗迹”可寻、有好戏可看(洛南县剧团以此传说为蓝本,新编、演出了大型古装秦腔历史剧《沉香》)。据悉,麻坪镇党委政府正在积极组织人力、投入物力,充分挖掘、整理、开发这一宝贵的旅游资源,力争早日向世人揭开这一神奇传说、历史遗迹的神秘面纱。